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规范提升村级治理精细化水平,使“村规民约”更好地发挥在乡村振兴中引领乡风文明、推动产业发展、优化乡村善治的作用,近日,成都市新都区推动全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N”模式。
“村规民约1+N”模式即“一篇村规民约+社区精神、村歌、村徽”。新都区以全域覆盖、全龄参与、全程民主为重要抓手,谱好村规民约“新曲谱”,使其成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解决乡村问题的“金钥匙”,实施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新都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以“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原则,以“激发内生动力和民风建设”为重点,以“聚焦痛点难点、突出本地特色”为共识,充分结合乡村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集体收入、发展方向等不同侧重点,凸显自身特色,切实做到“一村一规”,杜绝“千篇一律”,不求语言精美高大上,但求言简意赅实用性,确保村规民约更具独特性、生命力。
新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184个村(社区)共召开坝坝会400余场,部分村(社区)发放调查问卷8万余份,充分征求群众的宝贵意见。同时,为更加深入全面倾听居民心声,各镇(街道)还派出1000余名网格员走进村民家中,一对一收集村民建议,力求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将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见,切实将村规民约修订成接地气、顺民意的“习惯法”和“小宪法”。
新都区把规范基层小微权力、家风家训、文明新风等廉洁因素纳入村规民约范围,以村规民约“软制度”盯紧干部群众“微腐败”,有效衔接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解决“谁来治”、“如何治”的问题,将村务管理由“为民做主”变成了“由民做主”,确保在法律规定内、道德约束下具有可行性、适用性、长久性的村规民约。
目前,新都街道“村规民约+治理拆违实践”、斑竹园街道“居民公约+村社校联动”、军屯镇“村规民约+积分制”等模式已初见成效,真正把一纸公约变成心灵契约,通过村规民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出新都新气象,“约”出新时代幸福文明新生活。
新都区在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中注重加强党建引领,厚植村民民意基础,始终坚持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采取镇(街道)党政班子包片、驻村工作队包村、村“两委”全程参与的方式,投入到村规民约的宣传制定中;将村规民约的实施与推进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好家风”、“遇见最美阳台”等评选表彰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提升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带动其参与乡村治理,使“小村约”发挥“大效能”。
新都区推动全域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N”模式,从具体内容、村民参与、宣传形式、实践效果等方面,组织评选出30条最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30条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基层党建磁场越来越强、公序良俗越来越好、道德星光越来越多,有效形成文明新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实现全区社会文明程度的叠加,奏响新都区乡村振兴的“交响乐”。(文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