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变化 看成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来源:四川日报  |  2023-04-12 08:47:18

(转载)点滴变化 看成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_fororder_91676e55175bf13579d0e561aed5f75b

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地铁17号线金星站,大片的黄花风铃木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耀目。 李荣伟 摄

(转载)点滴变化 看成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_fororder_fc1ad53bbe4fab26255a51bf7f6e1e83

位于天府新区兴隆湖畔东侧的成都科创生态岛,由多个高度不同的圆弧形建筑构成,目前50%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四川天府新区新经济局(成都科学城管委会)供图

  如何让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成都正积蓄着蓬勃的力量——在成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上,大咖齐聚,建言成都如何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成都高新区,工业无人机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力争3年建设百亿产业;在温江区、新津区等地,一系列激励政策已经出台。

  点滴变化折射时代变迁。让我们一起通过专家观点、发展规划、政策维度等,解码成都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看观点

  聚焦高质量发展 专家蓉城话创新——

  可在休闲文化基础上加速培育创新文化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到本世纪第三个10年,应更多依靠创新来驱动发展。”4月9日,在成都市政府与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共同举行的成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抛出这一观点。

  当天,国内城市领域多位顶级大咖齐聚蓉城,围绕“创新”这一主题,为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言献策。

  找差距:创新生态能级偏低但潜力较大

  近年来,成都创新策源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累计在蓉转化的成果已超过250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400亿元,西部首个国家实验室揭牌组建,电磁驱动聚变、跨曲度矢量光场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加快推进……

  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表示,成都虽是一个高校、研究机构云集的城市,但人均科学论文发表量目前只是中心城市平均值的60%。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认为,与国内外具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相比,成都的创新生态能级偏低,研发投入和水平不高。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3.17%,而排名第一的北京为6.53%。他认为,创新策源功能不强,会导致产业价值链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发展。

  成都的发展潜力又在哪儿?专家们认为,成都不仅科研资源丰富,还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看来,成都可以在自古以来就有的休闲文化基础上加速培育和形成创新文化。

  提建议:增强创新策源能力要从源头做起

  如何以创新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专利发明是数量型的,而不是质量型的,“要培育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一流的科研机构,形成0到1的颠覆性科研成果。”

  针对专利发明的利用,杨伟民提到,最近我国新修订的《专利法》新增了一项内容,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为此,他建议,成都有必要开展一次职务发明普查和确权行动,对现有职务发明进行一次普查摸底和确权,由专利权单位与发明人分享股权,“以专利法为依据,将谁出资谁拥有,改为谁研发谁拥有,谁转化谁受益,支持发明人及其团队组建科技型企业。”

  “成都要增强创新策源功能,需要从源头做起,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在王一鸣看来,成都在核物理、空间动力学、轨道交通、磁悬浮等领域有基础有条件,建议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引领产业提升价值链。

  天府农博园里话振兴

  农业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关键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4月8日,中国农民丰收节“7+5”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乡村振兴论坛(2023)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全国30多个区县的主要负责人齐聚成都市新津区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共同探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

  论坛选择在新津举办,看中当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典型性、创新性。在天府农博园不远处的张河村,乡村和城市资源实现了有效链接。新津区委书记唐华在论坛上表示,新津吸引了不少带团队、带流量、带资本、带技术的创新型企业扎根乡村,跨界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比如新希望·智慧养猪示范基地、58科技农业总部等。

  其中,途远等企业2018年入驻张河村,盘活社区周边闲置多年的土地资源,打造“互联网+共享农庄”模式。目前,张河村聚集特色餐饮、非标民宿、文创培训等29家,带动100余人就业,新增常住居民400余人,村集体经济年收益6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00余元。

  引来“生意”后,如何让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人才”。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阎荣舟认为,乡村振兴急需中高端人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通过改善营商环境等把人留住。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则关注在乡村发展的民营企业家。他认为,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从政策等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让民营企业家能够有信心、安心地在乡村发展。

  看规划

  成都高新区发布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100亿元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为抢抓工业无人机产业发展机遇,近日发布的《成都高新区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成都高新区工业无人机产业规模力争达100亿元。

  作为成都无人机产业核心承载区,成都高新区在工业无人机整机研制、航电系统、交管系统、运营服务等领域具有产业集聚优势,目前已汇聚中航无人机、纵横自动化等5家无人机产业相关上市企业,孵化了沃飞长空、携恩科技等多家本土无人机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同时还布局了多个重点无人机产业创新平台。

  基于此,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循环畅通的工业无人机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培育50亿级链主企业1家、10亿级骨干企业2家,本地配套率达40%。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发布5年产业规划

  打造全时、全境、全域旅游目的地

  本报讯(杨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昊)都江堰市近日举行2023“世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发布会”,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现场发布未来5年产业规划。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将打造全时、全境、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景区+景区、景区+园区、景区+社区的全域旅游体系。

  根据规划,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将进行营场、造景、构态,升级为“世界文化遗产内涵”与成都“场景营城战略”相融的产业体系,进行天府文化的“山水道”表达。

  其中,青城山景区将构建一方青城、以山化境两条主题线路,串联青城棋院、月城琴台、石笋小憩、笑傲青城等8个主题活动组团以及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都江堰景区将以“乐享于水、潮向美好”为文化主题,以人与水的关系为体验索引,构建场景内容主线,打造东方潮集——水之韵、伏龙治水、鱼水共舞、漫游茶马等5个场景组团。

  看政策

  温江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140条改革举措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记者近日从成都市温江区行政审批局获悉,《成都市温江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印发,重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针对十大重点领域提出50个方面140条改革举措。

  十大重点领域包括便捷准入退出、便利投资建设、升级产业服务、破除市场壁垒、推行新型监管、降低经营成本等,推动政府职能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区域竞争力由政策让渡向营商环境转变等。

  推出的特色创新举措包括——打造天府商务服务区,搭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全链条商务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西南财大教学科研、澄园文创园成果转化、星河WORLD·科创城应用服务和反哺教学“三大基地”;探索设立政务服务局,推动“宽准入、宽审批、严监管”,全力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一体四面”建设,建立快批快办机制,推动实现电子证照广泛应用。

编辑:邓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