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小村庄 新场景带来新变化
来源:成都日报  |  2023-03-09 09:00:50

  原标题: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 艺术小村庄 新场景带来新变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未标题-1

进入张河村,“稻梦空间”格外显眼

  乡村新业态

  ■引入共享农庄,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特色餐饮、非标民宿、茶馆等20多家

  ■通过建立村集体和众多村民参与的利益链接机制,张河村搭建起通向共同富裕的桥梁

  村民新生活

  ■建成一批旅游消费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带来新变化,促进当地群众就业400余人

  ■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近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

  眼下正值油菜花开的时节,新津天府农博园以独具特色的彩色油菜花,为位于农博园核心区域的张河村引来新一轮游客。据统计,上个周末,天府农博园区域日均游客达15000人左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引来艺术家落户,把艺术融入村民日常生产生活,培育新业态新场景,张河村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

  福建艺术家落户张河村

  要把这里打造成艺术小村庄

  在进入张河村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就能看见显眼的招牌“稻梦空间”。整幢小楼黄色的外观,象征水稻丰收的色彩,墙上一只巨大的小熊向游人招手。这里就是当代墙绘艺术家蔡照珑的工作室。“欢迎来我的工作室!”福建小伙儿蔡照珑迎上前来,带记者参观这幢小楼。

  走进工作室,只见陈列架上有各种手作的艺术品,动物、花草、景物,还有三星堆、金沙等古蜀元素的作品。蔡照珑说,墙绘讲究的是画面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拿四川话来说就是“接地气”。他的团队曾在天府农博园内创作过很多墙绘作品,比如主展馆地板上的巨幅向日葵,就连园区内的配电箱、井盖、桥洞也被绘上了各种丰收图景。

  在工作室后面的院子里,工人们正在“大兴土木”,铺设木板,建造树屋。蔡照珑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室是在去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开设在张河村的,这几个月,到农博园游玩的人很多都来参观他的工作室,对他的创作也很感兴趣。

  “我还为这儿不同业态的商家提供了不同的墙绘设计,希望下一步把张河村打造成一个艺术小村庄。”蔡照珑说。

  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新业态引领共同富裕新生活

  新村民的到来、乡村新业态的产生,使张河村的场景变得更丰富了。记者从张河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媛媛的口中得知,自从2018年引入共享农庄,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特色餐饮、非标民宿、茶馆等20多家,建成一批旅游消费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促进当地群众就业400余人,返乡创业12人,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近6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在如今的张河村,不二乡村餐吧、稻梦空间、农博美墅、共享超市、一见如故民宿、高家小院餐馆,呈现出多元化场景。

  “农博美墅,是村上引进社会资本溪上客栈,与村集体合作打造的项目。”李媛媛介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统一收储闲置民房,并每年支付房屋资源租金,占股30%,溪上客栈投资200万元,负责民宿装修、运营,占股70%。项目依托携程、趣悠悠等平台线上导流,已经于去年国庆节正式投运,村集体和溪上客栈按照民宿运营净收益进行分成。

  通过建立村集体和众多村民参与的利益链接机制,张河村搭建起通向共同富裕的桥梁。

  憧憬

  天府农博园管委会主任谢留生:

  大力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

  在农博园规划建设的探索中,我们由政府主导推动,把“乡村组织起来,搭建平台,链接城市要素”,为企业回到乡村发展,以乡村为场景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我们一直坚持“互联网+”思维,大力发展以乡村为场景的新经济产业,通过国有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运营、合作运营、主导运营等模式,构建了未来乡村创业服务平台,吸引了50余个新乡村创业团队投身乡村。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促进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联农带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有效衔接,促进乡村资源价值转化,加快乡村振兴。

  对话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原二级巡视员董进智:

  艺术融入规划 实现乡村艺术化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去年就已经启动,今年继续实施。早在去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就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其切入点,在于把艺术融入乡村规划建设、融入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实现乡村艺术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点亮乡村。当艺术与乡村相遇,就能激活乡村沉睡的资源,村民也会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应当总结实践经验,支持各地探索创新,逐步形成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成都模式。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娟 文/图

编辑:邓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