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由四川教育出版社、成都市植物园和四川旅游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新书发布会暨四川省旅游学会中国蜀葵文化专委会成立仪式在2022天府书展主场馆3号活动区举行。
新书发布现场 供图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
以蜀葵文化为代表的植物文化是生长在年轮里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蜀葵,为锦葵科蜀葵属的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已有22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是唯一以“蜀”命名的中国古老植物,是中国最悠久的传统民族花卉,也是中国本土命名最早的观赏花卉之一。
中国古代文人吟咏蜀葵的诗作有很多。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陈标、陈陶、徐寅,到南宋的陆游、北宋的苏轼,都留下了赞颂蜀葵的美妙诗句……同时,花色艳丽的蜀葵也成为画家们笔下的主题,从南宋的毛益,明代的戴进、陈谟、文嘉,清代的王武、恽寿平、蒋廷锡、马荃、余樨、李鱓、奚冈、翟继昌、张熊,到近现代画家如沙馥、吴昌硕、齐白石、程瑶笙、陈半丁、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李苦禅、江寒汀、胡絜青、陈子庄、俞致贞、程十发等都创作了展现蜀葵花美丽的绘画作品。
书籍《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 供图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
在众多中国美丽的花卉植物中,蜀葵沿古丝绸之路来到欧洲,成为最早被引种到欧洲的中国花卉之一。自16世纪起,蜀葵就已经成为欧洲人最为喜爱的迷人花卉。从彼得·佩鲁吉诺、提香、鲁本斯、尼古拉·朗克列、理查德·韦斯托尔、扬·凡·海瑟姆、马里亚诺、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到梵高、莫奈等西方著名画家,花大色艳、五彩斑斓的蜀葵成为他们画笔下美丽的精灵。蜀葵堪称最具世界知名度的蜀地之花,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积极范例。
由成都市植物园编著的《中国蜀葵——走向世界的丝路之花》是国内第一部完整梳理蜀葵文化源流的植物文化小史。书中从数千幅画作、大量史籍和诗词歌赋中,全面总结中国蜀葵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文化内涵。运用“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呈现其通过丝绸之路影响西方的脉络,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对《中国蜀葵》给予高度评价,并对该书的出版意义及价值表示肯定。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运营管理部主任、工会副主席何辉表示:“作为国有大型文化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近年来坚持走原创化、特色化和融合化的‘三化’出版之路,深度挖掘IP资源,把四川优秀的文化资源打造成一系列产品,准确传递四川的精神、神韵,同时形成个性、聚合品牌,释放独特的影响力,从而有效推进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四川出版和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今天发布的《中国蜀葵》正是坚持‘三化’出版的精品力作,也是立足于传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宝库的优秀出版成果,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成都市植物园党支部副书记张俊杰表示,蜀葵在两千多年前就进入中国古代皇室,但就目前而言,尚未有系统梳理蜀葵栽培历史,蜀葵传统文化历史、蜀葵国外传播历史的研究著作。他说,编著《中国蜀葵》一书的目的,就是系统性追溯蜀葵的历史文化,弘扬传统蜀葵文化,扩大蜀葵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党委书记李后强发来贺词,点赞《中国蜀葵》的出版。他说,蜀葵是土生土长的四川花卉,是四川人的“故乡花”,后来它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出去,随着文艺复兴而风靡世界,是名副其实的“丝路之花”,也是广受欢迎的“世界之花”。蜀葵栽培容易、分布广泛,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核,在他看来,它正代表了四川人海纳百川、顽强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操守。他希望这本书成为蜀葵研究的良好开端,今后能继续推出更多研究专著、影视作品,让蜀葵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产业科研协同创新的新典范,也让青少年了解更多四川植物文化和历史,增强绿色意识和使命感,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文 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