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来临,天府农博岛早已准备好向大众呈现金秋9月的“丰景”。
天府农博·主展馆 供图 成都新津区委宣传部
还未走进天府农博岛,五个巨型木结构的建筑已经映入眼帘,16种色彩渗透其间,远远望去,犹如稻浪翻涌起伏,震撼人心。这便是位于天府农博园核心区的天府农博·主展馆,它也是四季建筑地景“夏季稻浪”。
天府农博·主展馆占地202亩,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五个“稻浪式”建筑后面是川西风格建筑的“后街”,每一个部分都呈现着不同的场景。走进主展馆G1,这里有不同主题的会议室,令人惊喜的是,场馆内部道路铺满了“向日葵”。主展馆由中国建筑设计院崔恺院士领衔设计,这里除了壮观、好看,还有乡村生活、旅游消费、创新创业等多元场景。
数智林盘·瑞雪 供图 成都新津区委宣传部
向天府农博主展馆对面望去,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出现了一抹白,犹如刚下了一场瑞雪,起伏错落的建筑外形,呈现出雪落大地、冬雪消融的景象,这便是农博园四季建筑地景“冬季瑞雪”。
“瑞雪”的外形是圆弧状异形结构,每一个展馆都错落有致,最高的展馆与最低的展馆高低落差超过9米。农博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瑞雪”建筑面积为1031平米,屋面结构采用3D打印来完成。“瑞雪”投入使用后,可以在这里举办展会、科技农具发布会、论坛路演,也可开展音乐会、圆桌趴、时装秀、电竞、宴会、亲子研学等活动。
创新林盘·青苗 供图 成都新津区委宣传部
一阵风吹来,位于“瑞雪”对面的“青苗”在稻田里格外耀眼,像来自春天的希望在与大自然对话,趁机偷偷扎根土壤,在田间生长。这就是农博园四季建筑地景“春季青苗”。
远远望去的“青苗”,像一棵棵青苗从稻田中露出尖尖角,面前的观景塔像是突出重围的佼佼者,极具生机。据了解,“青苗”片区占地45.3亩,由5棵“青苗”、一栋景观塔组成。这个观景台是整个农博岛的最高点,能俯瞰岛内一整片美景。“青苗”五个场馆包括都市现代农业馆、艺术场馆、异域风情场馆、书画场馆、活动空间场馆,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真正实现了空间多元、元素共享、价值延伸,赋予“青苗”的意义远比它的名字更加成熟。
“瑞雪”与“青苗”之间由“星河”相连,一到晚上,整个“星河”便熠熠生辉,与天上的星空交相辉映。从上往下看,稻穗纹抽象化的纹理与梵高的星月夜有异曲同工之妙,“星河农业公园”诞生于此。
置身公园内,流线型的建筑让人有一种宇宙既视感,身边的流线型灯光如一颗颗流星从身旁划过。项目负责人介绍,“星河”在打造过程中采用了众多智造技术,比如机器人改性塑料打印技术、机器人数字3D混凝土打印技术,让人感受到它的未来感与梦境感。
天府农博园·智慧融媒中心 供图 成都新津区委宣传部
天府农博主展馆背后,是农博园四季建筑地景“秋季谷仓”——天府农博园·智慧融媒中心。秋意盎然的9月,外形类似天府乡村传统谷仓的天府农博园·智慧融媒中心把所有的收获都装进了这里,生在农博园、长于花田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通往融媒中心的道路有很多条,每一条道路两旁都铺满了不同的鲜花。走进去才发现,里面的陈设与外面的新乡村气息截然不同。高大上的演播厅、宽敞明亮的共享办公室、装备齐全的全息演播室、拥有专业设备的指挥室……融媒中心在外形上融入自然,在赋能上融合媒体。天府农博园·智慧融媒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融媒中心除了提供“媒体+”服务,还能通过文化、文旅、文创等深度融合,为新津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天府农博岛的最深处是一片川西田园建筑,走进天府农博酒店样板间,回家的感觉迎面而来,温馨大气的咖色系装潢,功能齐全的设施配套,暖黄色的灯光设计……
这片川西田园建筑是具有成都味道的精品院落式酒店,不仅提供了250间客房,还提供了会议、展览、活动等配套服务,同时还具有高端休闲度假接待功能,住宿、餐饮、农耕体验、休闲娱乐等等,都能在这里一一实现。
大田景观 供图 成都新津区委宣传部
在天府农博岛环绕一圈,沿农博大道进入成新蒲快速路,一片金绿相间的稻田一眼望不到边,沿着稻田漫步,阵阵稻香扑鼻而来,仿佛走进一段梦幻的童年时空。
走在农博大道,眼里尽是一片秋色,通过航拍机镜头,还能看到3000亩的大田上呈现出不同字样:“庆丰收 迎盛会”“中国农民丰收节”……据了解,眼前不同颜色的字样由不同品种的水稻组成。大田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展区突出四川特色农业展览展示,构建“室内展馆+室外展场+林盘展区+大田展区”博览空间,探索开放合作创新、参与主体创新、体验形式创新、会展周期创新,实现展览展示与农旅体验有机结合。(文 吴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