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武侯区林荫街南虹村社区,有这样一组奇特的冰箱,里面存放着牛奶、矿泉水、方便面等食物,环卫工人、困难职工、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可以免费领取,这组冰箱的名字叫做“爱心冰箱”。
“爱心冰箱”的食物来源有辖区企业、单位的长期捐助,也有院落自治组织的大力支持,其中武侯区桂苑、林荫乐园两个院落业委会已捐赠近千元的食品。
桂苑自治小组组长田强萍说,每次只要一说到“爱心冰箱”捐赠,不用去动员,自然有居民主动站出来。有一次端午节,院子里组织包粽子,有居民建议“我们能不能多包点送到‘爱心冰箱’。”结果那一天“爱心冰箱”里多出来200多个粽子。
在“爱心冰箱”的捐赠记录本上,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份感动。一位家住武侯区玉林横街的大爷听说“爱心冰箱”后,专程到超市买了两箱牛奶,骑着自行车送到社区放进冰箱后悄然离去;一位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用压岁钱买来面包,放进“爱心冰箱”……这些事看起来虽小,但每一份善意的付出都感染了更多的人。
“爱心冰箱”是2017年3月南虹村社区以“节约粮食,共享食物”为主题,发起的一个社区营造公益项目,通过号召个人及企业捐赠富余食品,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帮助。
当时,不少地方都曾尝试过类似项目,但很多都因为“缺乏监管,一人多拿”等问题陷入困境,中途被撤销,善举得不到延续。因此,从“爱心冰箱”诞生的第一天起,社区就确定了以“源头保障、规范流程、制度约束、全程监管、信息公开”为核心的规范化流程,通过认真填报《食物捐赠接收表》《食物领取登记表》《食物报损表》等,严格记录爱心物质的捐赠、领取、报损等情况,并及时公示每月末对“爱心冰箱”食品留转情况的真实数据,邀请社区廉情监督员及广大居民对“爱心冰箱”运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公布爱心监督热线,接受社会对项目的评审。
正是因为有严格的过程监督,才保证了公益项目的有序运作。5年来,已有50多家企业、500名个人为“爱心冰箱”捐赠食物,4000余人次的志愿者在“爱心冰箱”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4000小时。5年的爱心接力中,“爱心冰箱”没有出现过“断货”的情况,更没有一例恶性事件发生。“爱心冰箱”一直传递着城市的温度。(文 胡晓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