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急”而备,有“急”而战,平时下足功夫,急时才有章法。7月26日,一场应对山洪、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演练在古蔺县应急指挥中心和丹桂镇拉开帷幕。
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地最南缘,境内海拔300米至1843米,山峦耸立,沟壑纵横,具有“七山一水两分地”的地形地貌,有大小山体486座,山洪、地灾风险极高。为积极做好汛期安全工作,古蔺县闻“讯”而动,以“练”应汛,迎“汛”而战,切实锤炼预警信息传递、应急指挥调度、群众转移安置等各项本领,将防汛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
练信息传递 将预警信号传递到户到人
应急响应,贵在及时。古蔺县应急指挥中心收到灾害预警信息后,值班工作人员立即通过系统平台、气象公众号、微信群、短信、传真等方式将预警信息进行推送,通知各乡镇(街道)、部门立即将信号传递到辖区建筑工地、企业、社区、农户,确保预警信号饱和式传递。
预警传递关键在基层、在一线、在“最后一米”。预警信号传递到丹桂镇后,该镇立即通过应急广播、电话、微信群、村组干部及网格员入户等方式广泛密集传达传递预警信息,确保不漏一点、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各位邻居、各位邻居,有红色暴雨预警,请大家立即准备转移。”接到预警信号后,丹桂镇丹桂社区干部孙远泽和网格员付小华一起走街串巷,一边使用喊话器大声告知邻居们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一边挨家挨户敲门通知到户到人。
“只要听到敲锣声,我们就晓得是洪水预警信号来了。”古蔺县丹桂镇丹桂社区4组居民严宗良说,一般铜锣敲得慢就是预警信号,可以准备一下再撤离,如果敲得很快就必须立即撤离。
同时,在丹桂镇丹桂社区每户居民门口墙面上,一张张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格外醒目,详细标注了灾害来临时,铜锣、手摇报警器预警信号传递的节奏和含义,让社区居民一听便知是准备转移,还是立即撤离。
练指挥调度 将应急章法部署到点到面
“我宣布立即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地质灾害一级响应。”在古蔺县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长根据气象、水务、自规、应急等部门会商分析结果和预案规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相应等级,成立前后方指挥部,并通过5G布控球、单兵视频通话、卫星电话、电脑腾讯会议等方式及时了解前方安排部署和应对情况,观看现场画面,及时进行决策和调度指挥。
按照预案规定,科学应对处置。县防汛办立即通知乡镇包保县领导、人武、气象、水务、自规、应急等有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群众转移、现场管控、水位监测、抢险救援、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
“上游设置了水位观察员,各行业技术人员和救援力量130余人已到达现场,100余名镇村组干部准备到位,水库已腾出滞洪库容270万方……”关于应急响应、应急力量调度、水位监测观察、应急物资准备等各项防汛救灾工作有序部署到点到面,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未雨绸缪,平时多练兵,急时方能战。今年4月至5月,古蔺县创新编制《古蔺县暴雨气象预警与应急联动实战演练工作方案》,坚持演练与实战相结合,配套“一点、一图、一台账”(沿河乡镇上游水位观察点,水库、低洼场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影响范围图,重点群体管理台账)作为基础支撑,明确暴雨预警启动演练,县级统筹应急力量前置,整合调度镇村干部力量,提前开展避险转移、抢险救灾等相关工作,实现“可视化、可量化、可调度”。
练转移安置 将精准管理落实到岗到位
“预警信息已经发布,大家随时准备朝丹桂中学撤离,跑到各家的安置教室里哦。”社区干部上门逐户通知受威胁群众相关转移事项。
转移避险必须科学高效。在转移过程中,工作人员逐户通知丹桂镇老街居民,采取搀扶、人背等方式协助转移。群众转移后,工作人员和民兵立即对转移农户断水、断电、加把锁,同时对街道进出口实施硬隔离,严防转移群众擅自返回,出现不安全状况。
“张川蔺是否到?”在丹桂镇丹桂中学安置点六教室内,丹桂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朱世会正对照黑板上张贴的防汛减灾转移安置名单逐个点名,核实群众是否转移到位。
只有做到“严细实”,群众安全才有坚实保障。丹桂镇丹桂社区在每户家门口张贴了明白卡,明细每户基本情况、转移地点、安置教室、责任人、住宿寝室等内容,让群众一目了然。同时,在安置点教室门口、宿舍均张贴了安置人员名单,落实专人进行点名,对每一名转移群众进行精准管理。
“你是否知道你家转移到哪间教室?”在演练开始前,丹桂镇副镇长陈宗凯再次抽问被转移群众是否熟悉明白卡内容。“当然知道,而且我还知道我们隔壁的邻居和我家都在第三教室。”丹桂社区三组居民何洪远快速说出了自家预设转移安置的教室。
“‘院户联防’是我们安置教室分设的标准。”丹桂镇副镇长陈宗凯说,对于群众安置,丹桂镇进行了充分思考,在转移安置时,将同一户人安置在同一间教室,便于一家人相互照顾;同时,考虑邻里关系,将同一个院坝的邻居都安置在同一间教室,便于他们“拉家常”“摆龙门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把群众时刻放在心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谋为民之策、办利民之事,防汛救灾战场上才能不断涌现出干群齐心抗灾救灾的壮丽画面,定能筑起防汛减灾救灾的坚实城墙。(供稿 古蔺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