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党员“流入更融入”“退休不褪色”“实心干实事”,日前,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聚焦流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管理服务、作用发挥两个维度,深入开展党员分类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效,激发党员责任意识和奉献热情,进一步释放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效能。
离退休党员主题沙龙活动现场 摄影 李西悦
建档定责 助力党员“流入更融入”
多维查找明底数。柳城街道聚焦流入党员“隐身”问题,坚持“党员报到、多方查找、组织对接”三管齐下,线上推送“寻找党员”二维码,引导党员主动“扫码”亮身份;线下发动社区网格员、党建指导员、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入户入企走访摸排2380次,点对点对接流出地党组织178次。截至目前,柳城街道累计摸排流入党员7218人。
分类建档定职责。柳城街道通过分行业、分特长、分领域,科学分类“知识型”“技能型”“资源型”党员,建立流入党员“能力档案”;同时坚持因类定责,推行“三张清单”,明确“知识型”党员重点参与培训讲座、法律援助等事务,“技能型”党员重点参与水电维修、理发等事务,“资源型”党员重点参与项目建设、校地企合作等事务,推动其履职尽责、流动不流失。
项目认领作表率。柳城街道引导一批有能力、有精力、有爱心、有热情的流入党员争当表率,主动认领“黄金十五分”“红柳在线”等社区发展治理项目22个,参与疫情防控、安全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3658人次,协助完成35个老旧院落改造,协调解决汛期内涝、围墙倾斜等群众“急难怨盼”民生“难事”354件,让流入党员“流入更融入”。
年轻党员定期看望老党员 摄影 李西悦
精准服务 引导党员“退休不褪色”
精准分类安家。柳城街道综合离退休党员居住地、年龄阶段、健康状况、个人爱好等基础信息,将其划分为“常住健康型”“常住老弱型”“候鸟健康型”“候鸟老弱型”4种类型,成立离退休党支部29个,组建“桑榆逐晖”“恒爱恒久”“旗袍社”等活动组织,广泛开展素能提升、文艺演出、主题沙龙等活动,让老党员老有所乐,实现情感归属在社区。
多元服务联心。柳城街道聚焦离退休党员物质、精神层面需求,针对离退休党员年老体弱、身体不便问题,成立“雷锋伙伴”“海海跑腿”等志愿服务队,“多对一”提供上门送学860人次,每月提供就餐、上门送餐600人次,实现关心关爱在社区。
搭建平台聚力。柳城街道以离退休支部党员为主体,搭建“老周调解室”“老党员工作室”等平台,发挥老党员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优势,解决邻里纠纷、违章搭建、物业矛盾等问题187件;发挥老党员人生阅历丰富的优势,开展“传承红色经典大讲堂”“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小区治理‘老带少’”等关心关爱下一代主题活动60次,让离退休党员焕发“金色余辉”。
流入党员协调解决群众需求 摄影 李西悦
健全机制 推动党员“实心干实事”
考核制规范管理。柳城街道制定《柳城街道流入党员管理细则》《柳城街道离退休党员管理细则》,量化流入党员、离退休党员管理指标,实行季汇报、年考核制度,采取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组织评定的“三评一定”形式,将优秀事迹挖出来、先进典型树起来,先后表扬流入党员、离退休党员32名,激发党员干事创业活力。
结对制互助互融。柳城街道以党支部党员为主体,按照就近、趣投等原则,鼓励本地党员与流入党员、年轻党员与离退休党员“结对子”,通过结对互助、定期走访、线上交流等形式,引导流入党员、离退休党员参与邻里活动、小区治理、关心关爱下一代等事务,促进互助互融。截至目前,柳城街道共结成“本地—流入”党员对子68个,“年轻—退休”党员对子126个。
积分制正向激励。针对离退休、流入党员建立分类评比制度,柳城街道深化党员积分管理,围绕组织生活、党员义务、社区发展治理、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探索积分兑换机制,链接社区花舍、光华书房、青年创咖等38家企业机构,有效激活党员报到、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下一步,柳城街道将持续探索构建党员精细化分类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感召力,引导党员率先带头示范,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服务,争做“共担共治”表率。(文 李西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