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万般春事休忙,且饮一杯清茶。从茶园到茶杯,一杯春茶如何诞生?采摘、杀青、揉捻、紧条、提毫……眉山市洪雅县的茶农解答这个问题。
采摘鲜叶 摄影 何泽琼
采茶
经过一个寒冬的蛰伏,眉山市洪雅县30万亩茶园苏醒了,茶树在雨水的滋润下冒出千头万芽。
近日,在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茶客空间,一垄垄翠绿葱茏的茶树随山坡蜿蜒,层次分明,美不胜收。采茶人挂着小竹篓穿梭其中,两只纤手似蝴蝶翻飞,一粒粒清香稚嫩的芽尖落入篮中。一叶一芽,蕴藏春色,一拈一摘,皆是风景。每500克春茶需要6万至8万颗芽头,采茶人与时间较量,雨天露水不采,伤病芽不采,只有优质的鲜嫩茶芽才会被选择。采茶的手法也有学问:芽头采摘讲究“提采”,需轻轻地提起摘下,不能用指甲掐。一天下来,采茶人的手指被嫩芽染成墨绿色。
茶是春事,春在茶中。“春茶”带着新绿,带着清香,带着诗情画意,是爱茶人新一年的期待。洪雅县有12个镇出产茶叶,鲜叶产量14万吨。为泡好“一杯茶”,当地打造了“瓦屋春雪”品牌,将茶产业做大做强。
李时贵(右一)在收茶 摄影 彭威楠
收茶
经过一上午的采摘,竹篓里满是新绿。“今年鲜叶110元每斤,比去年均价贵30元。”中午时分,李时贵来到茶园收茶。54岁的李时贵种茶制茶已经30余年,在海拔500多米的青杠坪山间,他不仅种有几十亩茶园,还要收茶、制茶、卖茶……每年春天是他最忙碌的季节。
由于前期“倒春寒”天气,今年,春茶采摘期有所推迟。往年3月份,菜农已经开采十多天,今年才采头茬。手脚快的采茶人,一天能采五六斤鲜叶。每斤鲜叶采茶工价25元至30元,一个采茶人一天能挣100余元。
李时贵在制茶 摄影 刘忠俊
制茶
新鲜的茶叶采摘回家,得赶紧炒制,过夜就不新鲜了。一杯春茶,从茶园到茶杯,时间跨度不超过24小时。所以这个时节,很多茶农都特别辛苦,白天采摘,晚上炒茶制茶,凌晨赶早市卖茶。
制茶的过程包括杀青、揉捻、紧条、提毫等步骤。杀青,也叫炒青,对温度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温度恰当,杀青4-5分钟,茶的清香味就出来了,如果火候控制不好,茶的香味和色泽会受影响。”李时贵说,青杠坪村几乎家家种茶,户户制茶,制茶工艺相当成熟。
据了解,洪雅全县有大小加工主体517家,主产绿茶、红茶、黑茶、白茶四大茶类,初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包括扁形似竹叶青类、直条形毛尖类、卷曲形碧螺春类等,总体加工水平较高,干茶产量3.53万吨。
揉捻10多分钟,李时贵额上已沁出细密的汗珠,两只手也因茶锅的温度和揉捻力度显得红涨。一年中最纤细最嫩绿的茶叶经过温度和制茶师的历练,逐渐蜷曲、变色,被重新赋予生命。
洪雅县中山镇茶叶早市茶商对比茶叶品质 摄影 彭威楠
卖茶
位于洪雅县中山镇的中山茶市,是眉山大型的早茶交易市场。3月1日早上6点,天色尚未明,茶市里已经热闹起来——茶商带着秤和开水壶提前摆开摊子,茶农提着制好的新茶陆续前来。灯光下,试茶的玻璃杯白雾氤氲,茶香四溢……
每年春天,客商们成群结队从全国各地聚到中山茶市,收完春茶,他们满载而归,来年再见。“90年代,我背个包,带个小凳子,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洪雅收茶。”江苏苏州碧螺村的茶商老潘来此收茶20余年了,见证了当地茶市的繁荣和茶产业的发展。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老潘和其他50余名外地茶商提前20天就开着车来了。在旅馆里居家健康监测15天,赶在开市这天出来收茶,当天老潘就收了200余斤干茶。
俗话说“一两春茶一两金”,春茶从大自然中来,带有新春的活力。新火煮新茶,一盏得清欢。沏上一壶新鲜的春茶,约三五好友喝上一杯,方不辜负春日。(文 张琬沁 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