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01-29 16:56:30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近日,在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放眼望去,青砖黛瓦与石头相砌的石木结构民居上挂着红椒、玉米、斗笠、蓑衣等农作物和农用物品,墙体上,人民公社、广阔天地大有所为等字样格外醒目,该村真实还原70年代村庄风貌,有着浓郁的乡村年代气息,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1美丽海龙村(摄影-廖志全)

美丽海龙村 摄影 廖志全

  据了解,海龙村自2018年被确定为乡村振兴试点村以来,成立海龙村股份制经济联合社,采取“企业出资建设+合作社持地入股+收益按比分红”的运营模式,持续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020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6.5万元,相继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生态宜居名村、乡村人才振兴市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2中国沼气博览园(摄影-廖志全)

中国沼气博览园 摄影 廖志全

  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缺柴烧火的问题,海龙村大力发展沼气池,改良老旧沼气池,发起农村地区的“能源革命”,成为响彻全国的沼气建设高地。近年来,该村利用村内的28口沼气池,将沼气文化和公社文化有效结合,建成中国沼气博览园,有效地将沼气能源再利用,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3海龙村还原了70年代村庄风貌(摄影-廖志全)

海龙村还原70年代村庄风貌 摄影 廖志全

  据悉,该村建设的沼气博览园由“一院一馆一中心”组成。全村村貌以70年代村貌风格为主,建设有11栋用于接待的民宿,并依据当时的年代风格开设供销社、茶社、生态文明实践站、农耕文化馆等区域。此外,沼气陈列馆则由“沼”花夕拾、“沼”气蓬勃、“沼”财进宝、花枝“沼”展、还看今“沼”五个展馆组成,主要呈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沼气能源革命的演进史、实践史、发展史。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4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中)介绍情况(摄影-廖志全)

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中)介绍情况 摄影 廖志全

  沼气博览园的建设将当地特色产业与文旅有效结合,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效益。“目前,茶社可接待50余人,月收入可达到2000余元,既能就近就业也能照顾家庭,等这里全面建成后,将会迎来更多游客,茶社收入也会更高。”该村茶社老板税朝庆说道。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5沼气旧址(摄影-廖志全)

沼气旧址 摄影 廖志全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6沼气旧址展示(摄影-廖志全)

沼气旧址展示 摄影 廖志全

  海龙村党支部书记熊建表示,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先锋带头作用,通过项目招引、人才回引的方式,实施海龙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同时利用能工巧匠修建中国沼气博览园,将沼气文化和公社文化有效结合,带动当地的文旅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7人民公社食堂壁画(摄影-廖志全)

人民公社食堂壁画 摄影 廖志全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8中国沼气博览园全貌(摄影-廖志全)

中国沼气博览园全貌 摄影 廖志全

  此外,自2018年海龙村入选“美丽宜居市级试点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后,村“两委”便组织成立“遂宁市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全村土地进行整理,纳入1500余亩土地并开垦荒地1400多亩用于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已种植桃树600余亩,发展稻鱼共生600亩、稻油轮作300余亩、莲藕400余亩,待产业全面丰产时,预计将为该村集体经济年增收60余万元,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推波助澜。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9海龙村风光美(摄影-廖志全)

海龙村风光美 摄影 廖志全

新春走基层|遂宁市安居区:沼气能源再利用 海龙村乡村振兴大有可为_fororder_10建设中的海龙新村(摄影-廖志全)

建设中的海龙新村 摄影 廖志全

  下一步,海龙村将不断盘活土地资源,深入推进脆桃、稻鱼共生、稻油轮作及莲藕等产业发展,依托中国沼气博览园建设,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文明乡风,切实打造农旅一体新名片,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文 赵丽)

编辑:唐浩博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