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日前,《成都市“十四五”新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作为“十四五”时期成都市推进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提出了成都市“十四五”时期新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预计到2025年,成都新经济产业生态在全国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取得初步成效;到2035年,成都将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经济标杆城市。
《规划》以“培育新兴动能,增强比较优势,提高治理能力”为核心思路,主要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新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二〇三五年全市新经济远景目标,为未来5年至15年成都新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纲领性指引,为引导市场主体自主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纲举方能目张。就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十四五”规划开局重大战略机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
如何做好成都新经济“答卷”?经反复调研、多方论证、科学研判,《规划》明确“十四五”目标:到2025年,成都新经济营收达2.5万亿元以上,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济发展经验。
同时,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到2035年,成都重要新经济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在全球新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和话语权,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行业走向的新经济头部企业,成为充满活力的新经济标杆城市。
这样的目标设定有现实基础。经过四年实践,成都构建了“1+6+7+N”新经济政策框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建立了“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场景营城成效明显;新经济要素供给日益完备,企业梯队不断壮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样的目标设定有机遇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颠覆性、创新性、融合性技术持续涌现,多节点、多中心、多层级的全球产业创新网络正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经济领域向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广泛渗透,呈现出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趋势,数据将成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新资源新要素。
更重要的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成都发展标注了时代方位、指明了方向路径、描绘了美好蓝图,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全面推进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和活力区,“总蓝图”才能变成“实景图”。(文 申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