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2021第三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将于12月17日举办。本次戏剧节以“回归和凝望”为主题。戏剧节期间,以国潮戏剧和非遗展演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表演将格外引人注目。各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剧目通过创新表现手法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供图 凉山州委宣传部
好戏连台 感受唯美视觉盛宴
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以展卷人的视角,引领观众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除了引人入胜的剧情之外,还在舞台、服装和音乐上都下足了功夫,将中式舞台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此青绿》的舞台,做了同心圆的巧妙设计,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白色的丝绢、靛蓝色的篆刻、赭褐色的石、青灰色的笔、黑灰色的墨,再加上女官的大红官服、男子的粉衣簪花……各种迷人优雅的中国古典色彩,让人徜徉在具有鲜明流变性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宋代美学和中国传统意趣之中。
剧中的宋代音乐也非常中式,调式与现代音乐略有不同。“既能体现宋代的气质,也要贯通当代人的感受”作曲者带着这样的使命,来来回回,打磨出一首首为《只此青绿》量身定制的配乐,让观众更身临其境地走进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玩转国潮 致敬中华传统文化
近年,国潮悄然兴起。由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出品的国风新武侠爆笑舞台剧《蜀中唐门》将在本次戏剧节开启全国首演。该剧融合了京剧、川剧、话剧、动漫和穿越等诸多元素,花样叠加,将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看体验,令人在喜笑颜开中体验国潮的无穷趣味。
戏剧与国潮相结合,既让许多不为国人所知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又为世界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名片。传统戏曲昆曲《牡丹亭》、黄梅戏《女驸马》等将精彩亮相,西安话剧院带来的实验先锋肢体剧《朱尔旦》也独具匠心。该剧以《聊斋志异之陆判》为蓝本,结合戏曲、傩戏、司鼓、古琴、肢体动作等众多元素,把观众带进四百年前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使用以及对戏曲元素尤其是傩戏的采用,形成了新的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国韵戏剧风格,无一不传递出中国传统戏剧的艺术美学,为“国潮戏剧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族歌剧《听见索玛》 供图 凉山州委宣传部
打磨升级 展示原汁原味民族风情
由凉山文旅集团出品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通过极具彝族特色的吟唱,让现场观众感受到大凉山的深邃神秘,成为2020年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一大现象话题。
作为四川省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定制剧目,《听见索玛》以凉山“悬崖村”真实事件为原型,通过最后一批贫困户搬迁下山时发生的事件和村民们的回忆,讲述了彝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路上的感人故事。整部剧充分呈现了彝族生活形态,无论布景还是服饰化妆道具,都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风情。
时隔一年,在舞美和演绎方面精心打磨后的《听见索玛》将于12月27日再次在西昌金鹰大剧院震撼来袭。舞台上的钢梯将继续丈量彝民族走向富裕的岁月,将真实感人的凉山故事述呈现给每一位观众。
同为民族题材,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格萨尔藏戏的经典剧目之一《赛马称王》将在本次戏剧节展示藏民族励志奋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该剧改编自《格萨尔王传》,讲述了少年觉如成为格萨尔王的故事。
传承创新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通过戏剧创作展演,让各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与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传承、彰显和发展。戏剧节期间,为了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更地道的传统文化演出,中国传统经典戏曲展演和非遗剧目展演将在火空间的戏剧大棚和星美广场一一上演。
2021年戏剧节期间,一群来自大凉山的原生态彝族歌者,用心灵串起一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吟诵,为观众们带来来自大凉山深处的原生歌集——《赶集》。据出品单位凉山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部原生歌集基于对凉山彝族各大方言区原生歌曲的深度釆撷,精心筛选了近二十首鲜为人知的唱段和旋律作为素材来源,旨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致力于将凉山彝族的声音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听到大凉山的声音。
地处祖国西南腹地的凉山州,拥有大山大川、宜人的气候和灿烂多样的文化,文学、诗歌、音乐等尤为繁盛,文艺精神长存,丰厚的民族土壤中盛开出朵朵艺术之花。怀揣着“创建中国文艺新坐标和西部文旅新IP”“建设四川省文艺副中心”的使命与追求,美丽的大凉山将在戏剧节期间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凉山独特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推向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文 金夕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