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籍航天员叶光富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在成都掀起了一股“航空热”。当我们把视线从成都航天人转向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城市的航空航天“产业梦”正步履坚定地从梦想走进现实。
作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门户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带动明显的“航空经济之都”,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总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基本形成了航空制造产业链、航天制造产业链。《成都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指出,着力构建以青羊总部经济功能区为核心,以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为新增长极,以高新航空经济区、双流航空经济区、淮州新城等为多点的“一核、一极、多点”总体布局结构,加快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多点协作”的航空产业空间格局。昨日,本报记者走进新都区、简阳市、双流区等区域探访发现,各地正瞄准细分市场,高质量错位发展航空航天产业。
新都:构建航空产业生态圈
“更多人关注航空航天是好事,这将有助于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永峰科技总经理戴时飞告诉记者,作为第一批落户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的研发制造企业,永峰科技借助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高速发展,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据介绍,今年永峰科技引入了“镜像铣技术”,这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将在飞机外壳蒙皮生产领域带来一场技术革命。目前,通过这项技术加工的首个正式上机零件已经交付。
永峰科技所在的四川成都航空产业园,是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发展航空产业的重要载体,已有泛华航空、成飞民机等40多家航空大部件核心配套企业落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日前,成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也在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动工,一期将建设全自主可控国产化航空蒙皮及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智能化加工示范工厂,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智能制造工艺研究院和智能装备研究院。二期将重点研制航空航天高端机床总装、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电子主轴、数控机床精密直线导轨、大型数控机床核心部件等。目前,新都正打造国际水平的国产化装备核心关键部件配套产业集群,加速构建航空产业生态圈。
简阳:构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去年成功发射‘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后,‘谷神星’一号(遥二、遥三)的发射计划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公司正考虑将工艺研发迁入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近日,在考察完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建设进度后,星河动力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商业运载火箭有望在这个创新研发基地完成装配。
据悉,“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的成功发射,是垂直自瞄准、矢量固体推力控制等技术在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上的首次应用,标志着简阳商业运载火箭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飞跃。商业航天系的头部企业选址落户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充分展示了对该区域的发展信心。
“简阳拥有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和初具规模的航天产业集群,这是我们选择落户的重要原因。”该负责人透露。位于简阳的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是成都市唯一一个发展航天装备的产业功能区,目前已聚集长征装备、星河动力、星空年代、华奥天星等众多航天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已形成运载火箭大规模总装总测等基础配套和定向服务竞争力,正加速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创业热土。
据悉,在成都新一轮产业功能区划分中,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是简阳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被纳入成都市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碳中和产业生态圈,定位为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碳中和产业基地。“接下来,功能区将积极抢跑商业航天、新型材料等新赛道,作为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开启未来产业之门、构筑区域比较优势的重要抓手,营造定制化标准厂房、孵化器、高品质科创空间等适宜创新创业的软硬件环境,加快构建商业航天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流:发展航空经济服务链核心产业
昨日,记者从双流区航空经济局获悉,本月底,“2021第四届中国西部航空物流合作论坛”将在双流举行。借此契机,双流区将与法国邮政DPD签约并举行首趟国际货运航班首航仪式,与顺丰集团签订顺丰货航项目。一系列重大项目的落地,将有力助推成都航空枢纽建设。
据介绍,双流区大力发展全货机航线、客改货、精品商务航线、公务机、航空维修、航空保税租赁等航空经济,不断取得突破。今年7月,一架全新的空客A321-271N型飞机从天津飞抵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标志着我省今年首架保税租赁飞机交付。这已是2019年5月四川首单飞机租赁业务落地后,四川金石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第三架保税租赁民航客机。
“又一架保税租赁飞机抵达,实现了租赁、航空、空客三方公司深入合作。”双流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区充分发挥“自贸+空港+综保”平台功能优势,在落地飞机备用发动机、飞行模拟机、飞机整机等保税租赁项目的基础上,加速发展航空经济服务链核心产业。据介绍,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是目前我省唯一具备航空租赁产业发展条件的区域。
记者了解到,近期,双流区还将重点围绕中国商飞打造大飞机人才培育示范基地、国产民机维修基地等项目,不断拓展航空维修制造的产业链。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玄介绍,落户双流以来,公司已成为鲨鳍改装行业的标杆。“航空维修制造产业链的延长,也为我们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李玄充满信心地说。
本报记者 洪继东 陈方耀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