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彭山:传承非遗文化 留住乡愁匠心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8-19 16:12:49

眉山彭山:传承非遗文化 留住乡愁匠心_fororder_周爱平沉浸在表演中-供图-彭山区委宣传部

周爱平进行竹琴表演 供图 眉山彭山区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及命名名单已完成公示,眉山市有5地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凭借“竹琴”位列其中。

  “后面三个字唱的时候可以稍微拖长一些,声调有个拐点。”8月18日,在眉山市彭山区谢家街道毛河院子内,64岁的居民周爱平在与他的搭档讨论竹琴表演。自2006年开始接触竹琴以来,周爱平深深喜爱上了这门技艺,每日都抱着他的竹琴不放。“竹琴表演的乐趣很多,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村里的中老年人有空闲时间就来我们这里学竹琴。我们也会到学校教孩子们学琴。”周爱平笑着说。

  据周爱平介绍,谢家竹琴的表演形式简单明了,无论是短篇故事,还是长篇传说,无论是舒展胸臆,还是兵戈争鸣,翻飞的十指,沉郁的琴声,简约的旋律,把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情缘,把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把一幕幕吹角联营的战争,甚至把一段段沧海横流、铁马啸风的历史,演唱得如痴如醉、如沸如腾。

  据悉,竹琴的道具是由一根竹筒和两块竹片组成。表演时,艺人们斜抱竹琴,右手中指、食指、无名指拍击竹琴下端,敲出明快的节奏,左手则持简板,在碰击中发出悦耳的声音,再配上高亢顿挫的唱腔,唱出上下千年的传奇事。

  “竹琴的表演不简单,打、说、唱是竹琴的常见表演形式。”周爱平说,“竹琴在民间还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以前,我的团队有近20人,时常去青神、丹棱以及彭祖山等地表演,观看人数最多的时候超千人。”

  当下,因青年人观念转变,愿意学竹琴的人越来越少。“我现在依然坚持每天练竹琴,希望我们老一辈人的坚持能够感染下一代,让他们能够重拾竹琴,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周爱平感慨地说。

  “传统文化不但不能丢,需要积极地将其保护、传承下来。我们将把民间文化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加以保护、传承,将竹琴文化发展到学校、到社区、到广大人民群众中。”眉山彭山区谢家街道相关负责人章静表示,接下来,谢家街道将在石山学堂打造非遗文创孵化园,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文 张琬沁 赵会 翁光建)

编辑:邓超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