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成都锦城学院(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创办于2005年。日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以下简称:锦城学院)。在办学十六年里,锦城学院脚踏实地,守正创新,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应用型大学锦城模式”。
学科竞赛现场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锦城学院实施独具特色的“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讲三心”明德教育和“三练三创”的实践教育三大教育育人体系;以知识教育为主体,以艺术和体育教育为两翼,教育学生讲诚信、讲礼仪、讲感恩,对国家人民尽忠心、对父母长辈尽孝心、对同学同事尽爱心;将劳动教育和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练就学生吃苦耐劳意志、组织纪律与团队精神及职业素质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坚持“做人第一,能力至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用型大学要从社会需求出发办教育。锦城学院基于岗位需求是社会需求的细胞这一理念,先后于2010年和2016年开展两轮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摸清2000余个典型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出版《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锦城学院开展“专业设置的逆向革命”,将传统的“学科→专业→专业方向→就业”的专业设置方式颠倒过来,变为“产业链、创新链→岗位需求→专业及专业方向→学科或跨学科”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学校自建校起就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学校开展“校地、校会、校企、校校”四大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就业的四条高速公路”;同时把企业专家“请进来”为学生授课,把学生送到企业去见习、实习,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师资力量是决定应用型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成都锦城学院采用“双向进修”的办法,让来自业界的精英通过教育教学培训,与教学岗位接轨;让学院派的教师通过考取资格证、赴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实现“三有一懂”——有行业证书、行业经历、行业业绩,懂行业前沿。“翻转课堂全覆盖”是锦城学院走在教育信息化变革前列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也吸引了全国多所院校到校“取经”。从2010年起,该校就尝试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2012年开始逐步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14年实现面对全部课程、全体师生的“翻转教学全覆盖”。
学生文艺晚会现场
教育因时而变,与时俱进,应用型大学也存在“进化”的问题。2016年,锦城学院提出“教育本质上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既要有适应性,还要有前瞻性,明确“未来教育”战略是“建设未来型大学,造就未来型教师,培养未来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上,自2017年起,锦城学院通过跨学科融合,建设“技术文科、智慧工科、数字商科、多维艺科”的“锦城四新学科”;在专业建设上,先后设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等20余个新兴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型示范专业等优质专业19个。在实验室建设上,锦城学院建成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等各类实验实训室85个,均处于行业前列水平。(供稿文/图 成都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