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宋书琦):3月31日,历时近两年策划筹备的《大三国志展》正式登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本次展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是深化推进国家文物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的落地成果。展览将持续开放至8月31日。
“偏将军印章”金印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大三国志展》是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三国主题巡回展,曾在北京、深圳、苏州等多地引发了观三国、品三国的文化热潮,观展人数超过百万。如今,这一来自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36家文博单位的160余件(套)精品文物亮相成都,通过“英雄的时代”“永远的三国”两大板块,全面展示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源流,讲述富有中国气派、成都风味的当代三国志。
三国文化在四川有着丰厚的遗产资源和社会基础。作为蜀汉都城的成都,现存三国文化遗存达50余处,至今仍保存有“武侯祠”“锦里”“黄龙溪”等三国主题名胜和“衣冠庙”“葛陌”“万里桥”等源于三国故事的地名。据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组调查统计,四川境内的三国文化遗存更是达到330余处。三国的人物形象、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广泛传播,为《大三国志展》来到成都,在有“三国圣地”美称的成都武侯祠展出营造出浑然一体的良好氛围。
铜缕玉衣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本次出展文物精品荟萃,仅国家一级文物便达30件(套)之多,其中不少为首次出展或平日极少展出。来自河南省焦作市博物馆的七层连阁陶仓楼,主楼高达192厘米,由院落、楼阁、走廊和复道4大部分共31件单体组合而成,是目前发现层数最多、最高大完整的汉代建筑明器。甘肃省博物馆的汉代铜车马仪仗俑队于1969年出土于武威雷台汉墓,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数量最多、阵容最大的汉代铜车马仪仗俑,形象生动的持矛武士、奔驰骏马,搭配等级风格各异的随行车辆,汉代高级官员出行的壮观场面跃然眼前。徐州博物馆的铜缕玉衣、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偏将军印章”金印、曹操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洛阳博物馆的白玉杯、长沙简牍博物馆的走马楼竹简……虽烽烟城邑已为陈迹,吉光片羽亦可代序千年,三国时期社会真实流转的物质世界和人文面貌在展览中得以生动呈现。
七层连阁陶仓楼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在《大三国志展》中,多处运用了动态投影、实时呈现、沉浸体验等技术。一进入展厅,即是东吴战船模型的动态展项,以战船模型为核心,加以悬垂的透明纱幔和动态波纹投影,与序厅三国历史人物形象搭配,烘托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历史咏叹氛围。在走马楼竹简展柜,通过单透玻璃和一体机,竹简的图片、文字、释文得以在空间中放大呈现,文物细节一览无遗。“英雄的时代”篇章最后,设置了《三国志》卷轴的艺术装置,一个个三国英雄人物及其评价从卷轴中飞出,唤醒观众的三国记忆和英杰情怀。
铜车马仪仗俑队 供图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随着展览开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布了《大三国志展》系列配套活动计划。作为国家文物局授牌的“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将在展览期间举办三国文化研究学术论坛和多场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外三国文化保护、展示、开发、利用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术前沿课题,向公众传播三国文化在不同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活动还包括线上展厅、社教活动、主题研学、专题文创等多个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