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3月29日,在位于自贡市沿滩区邓关街道黄坡岭村的自贡市众鑫茵红李种植基地,果农曾繁红在为他亲手种下的果树梳果。未来一个月,他和种植基地的合伙人将对果树进行三轮梳果,以保证李子的品相和质量。
自贡市众鑫茵红李种植基地 摄影 廖志全
所谓梳果,即是通过人工辨别,采摘淘汰病果和长势不好的小果,让果间距达到5厘米以上,为生长中的茵红李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放眼望去,300亩的种植基地内,1.2万余株果树茁壮成长。果树上已经挂上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小李子,再过3个月,这些茵红李就将上市,为“好吃嘴儿”们带来沿滩的美味。
果农曾繁红(右)为果树梳果 摄影 廖志全
“为什么选择种植茵红李?”忙碌中的曾繁红打开了话匣子。由于村里的祖祖辈辈都依靠种地为生,普遍收入不高,近年来,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只剩下缺乏劳动力的老人和孩子留在村里,良田也逐渐变成了撂荒地。看着这样的景象,曾繁红心痛不已,也因此萌生了“能不能说服村民一起发展产业?这样既能让大家留下来,也能把撂荒的耕地重新利用起来,让大家一起走上致富之路”的想法。
自贡市众鑫茵红李种植基地 摄影 廖志全
一次偶然的交谈中,在宜宾市屏山县做农技人员的亲戚告诉曾繁红,近年来,屏山县大力发展茵红李种植业,出产的李子品质、口感俱佳,深得消费者喜爱,产自屏山县的茵红李不仅销售到全国各地,还远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既然屏山县能把茵红李产业发展得这么好,那我能不能也在村里发展这一产业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曾繁红当即决定前往屏山县考察,寻求茵红李在黄坡岭村的落地之道。
果农对果树进行梳果 摄影 廖志全
经过在屏山县的细致考察,曾繁红认为,茵红李具有耐干旱、耐储存、耐运输的优点,在对外销售上具有一定优势。黄坡岭的地理条件及气候特点也适宜种植茵红李。曾繁红当即决定在老家发展茵红李种植产业。
回到黄坡岭村后,曾繁红便开始向乡亲们宣传种植茵红李的好处,说服他们加入到种植茵红李的行列中。在曾繁红的劝说下,村里的六户人家决定加入,他们在村里流转了300亩撂荒地,作为茵红李种植基地,就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茵红李挂满枝头 摄影 廖志全
“刚流转到土地的时候,地里的杂草、野树长得比人还高。”谈及“开荒”的情景,曾繁红仍然记忆犹新:“一开始,我们是用人工开荒,大家纷纷上山用刀砍树、用锄头挖野草。”到了后期,团队转为利用割草机、电锯等机械开荒,终于“唤醒”了300亩“沉睡”的撂荒地,使其成为了适合种植的耕地。
2017年10月,一株株茵红李幼苗被种植到了茵红李种植基地。为了将团队中的众人凝聚起来,也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外销售基地生产的茵红李,同年,曾繁红牵头成立了自贡市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制定了各项章程及管理制度,产业发展愈加规范化。
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培育,2020年7月初,茵红李正式挂果,因其肉质细嫩、口感脆甜,通过朋友介绍和网上联系,很快便有收购商闻讯而来,当年实现产值4万余元。茵红李销售到了广东、浙江、北京等地。“2021年,基地的茵红李迎来了盛果期,预计年产量将达到十万斤,实现产值20万元。接下来,我还想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量,也希望能有更多农户加入到茵红李种植产业中,最终实现共同致富的目的。”说到对未来的规划,曾繁红的心中充满了希望。
黄坡岭村村两委始终关注着自贡市众鑫茵红李种植基地的发展,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产业发展得更好。“1月28日,黄坡岭村完成了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配齐了领导班子,细化了责任分工,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黄坡岭村党总支书记韦学彬表示,“接下来,村里将引导村民发挥好原有的农业基础,大力支持村民发展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带,同时对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新村建设项目,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文 杨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