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开放支撑 成都双流区凝聚新发展强力后劲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1-01-12 09:53:47

双向开放支撑 成都双流区凝聚新发展强力后劲_fororder_1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供图 成都双流区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十四五”开局,对于成都市双流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来源于开放的竞争,机遇来源于开放的潜力。

  “十三五”期间,依托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双流区成为中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枢纽地位持续巩固。“十三五”以来,成都双流区在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全力推动开放发展,为新征程、新发展积蓄了不竭的发展后劲。    

  向外加速开放 积聚发展优势

  如今,从成都双流区发出的航线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国际主要节点城市,是成都乃至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主力支撑。

  越来越多的货物开始在双流区集聚、中转,推动航空运输和国际贸易产业链条在机场“二圈层”汇聚成型,并不断发展。五年时间内,成都航空口岸新开通水果、肉类指定口岸(指定监管场地),形成七大口岸集聚的大口岸格局。

  从某种程度来说,航空货运比客运有着更加稳定的优势。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航空运营产业迎来寒冬,成都双流区以供应链思维谋划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进而推动双流国际机场货运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各航空公司纷纷推行“客改货”,实现了航空运输业务的突破。

双向开放支撑 成都双流区凝聚新发展强力后劲_fororder_2

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 供图 成都双流区委宣传部

  航空物流和国际贸易是航空产业链条向外的拓展和衍生,当航空产业链条向前端拓展时,产业技术更强、生产附加值更高的航空制造维修也逐渐在双流区域内聚集,川航维修、北京飞机维修、国航发动机维修(四川国际)等一批航空维修产业落地双流区,共享发展机遇;成都航宇、加德纳航空等一批航空装备制造企业也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内聚集,加速推动形成“航空动力”。

  经过数十年的积淀发展,成都双流区航空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平台更加丰富,路线更加清晰,在成都双流区航空产业版图中,产业形态更加高端的航空金融、航空总部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构成了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核心产业集群。

  从枢纽支撑到产业支撑,未来五年,巨大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或将成为成都双流区开发展的“新枢纽”。 

  对内协同开放 汇聚发展动能

  外向开放效应的不断叠加,带动着成都双流区对内开放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对内开放中,完善的网络同样是基础支撑。

  在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外,一条专用铁路线路正在加快建设。依托保税贸易优势,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如同一个国际进口商品的批发市场,国外商品入境后,以“保税”的形式存储在这里,能够极大降低进口经销商的资金压力。作为四川省重要的铁路多式联运示范节点之一,专用铁路线路的建成投运将大大缓解成都市对外货运压力。货物到达成都双流综保区后将直接同中国海关对接,在双流区内就能实现空运、陆运、铁运的无缝衔接。

  据了解,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铁路建设项目分为3个子项目推进,目前,铁轨铺设已经完成,货场建设预计近期将全面完工,铁路线路投运后,能够有效打通大宗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通道。

  同时,借助双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双流区“空铁联运一单制”运输模式得以实现。航空和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合作承运人与货运客户一次签订“空铁联运单”,共同负责全程运输,分别承担相应运程责任。据介绍,这样的模式比非“航空+铁路”联运的物流能够节约10%至40%的运输时间。

  此外,2020年8月,成都双流综合保税区与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线上签约,共同促进两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打造口岸物流等产业集群,打造内陆国际航空枢纽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平台。

  2020年,依托航空口岸等平台优势,成都双流区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实现745.8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60.3%,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较“十二五”末增长52.4%;空港口岸监管货值较“十二五”末增长2.4倍,年均增速达19.6%,对外开放带来的优势,正逐渐转化为对内开放的强力后劲。(文 朱辛 甘艳文)

编辑:冯巧凤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