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犬“蓝剑”与训导员高国庆 摄影 王炳林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坐、卧、立、定、前进……”近日,在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2020年度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中,随着训导员高国庆的一声令下,搜救犬“蓝剑”展现出矫健身姿,根据训导员指示迅速做出反应,在训练场地来回奋力奔跑,不停地旋转、绕圈,出色完成了训导员下达的任务。
最终,“蓝剑”从35条搜救犬中脱颖而出,以满分的成绩获得血迹搜救项目第一名、基础服从项目第三名。
“蓝剑”是一只东德牧羊犬,自2017年2月出生后,因其出色的嗅觉和灵敏的反应,仅2个月大时便被送往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绵阳搜救犬训练基地,接受搜救犬训练。高国庆是“蓝剑”的第一个训导员,直到如今,也是唯一一个。
28岁的高国庆是青海人,2009年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员,2013年开始从事搜救犬训导员工作。工作7年来,高国庆前前后后训过不少搜救犬,但“蓝剑”对于高国庆来说,是不一样的存在。
“‘乖乖’刚交到我手上时只有2个月大,那时它还是只幼犬,比起训练,我们之间更需要的是信任和互相陪伴。”高国庆说,自己每天都会花绝大部分时间陪“乖乖”玩耍互动,培养感情。
“乖乖”是高国庆给“蓝剑”取的小名,平时训练和生活中,高国庆都唤它“乖乖”,而只有在考核和竞赛的时候,高国庆才唤它“蓝剑”。
2017年,“蓝剑”才几个月大,不适合做复杂和困难的训练科目,只能从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服从科目训练起。坐、立、旋转、随从、前进……日复一日,高国庆带着“蓝剑”做基础服从训练。然而让高国庆意想不到的是,即便是难度最小的服从科目,也把“蓝剑”累倒下了。
“一天清晨,我去犬营找‘乖乖’,发现它蜷缩在墙角,腿不停地颤抖,嘴里发出嘤嘤的呻吟声,刚开始我还以为它是为了躲避训练装病,便强行把它拉到训练场进行训练,训练时见它状态不对,而且双腿一撅一拐的,那模样很痛苦。好几天后,我才知道它是真的患上了一种叫犬骨炎的病。”回忆起当年“乖乖”患病的情景,高大个儿高国庆声音开始哽咽起来,眼圈逐渐变红,“铁汉柔情”一览无余。
得知“蓝剑”患病后,高国庆对它的照顾越发细心、温柔,训练强度也逐渐减小,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陪它玩耍,也就是在那样一段时间,高国庆和“蓝剑”之间的感情越发深厚,用高国庆的话来说就是:“‘乖乖’就是我一个不会说话的亲人,我与它待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跟亲人还要多。”
“蓝剑”的犬骨炎病在2019年才完全康复痊愈,也是在2019年后,“蓝剑”才开始高强度地进行各科目全面训练。由于当时训练基地提倡培养搜救犬专业性,除了最基本的服从项目外,“蓝剑”不得不挑选自己最擅长的血迹搜索项目进行专项训练。所谓的血迹搜索项目,即训练搜救犬在灾害情况下通过人体血迹搜索发现受害人位置的能力。
“蓝剑”的天赋配以高国庆的训导和训练基地的专业规划,不久后,“蓝剑”便在血迹搜索项目上展现出了惊人的成就。在此次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绵阳搜救犬训练基地,像“蓝剑”这样优秀的搜救犬还有很多。在此次搜救犬技术比武竞赛中,该基地共有5条搜救犬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战胜了来自四川省10个支队、由33名训导员带领的35条参赛搜救犬。
2011年,绵阳消防成立了第一支搜救犬分队,历经艰苦奋斗和建设发展,2020年10月,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绵阳搜救犬训练基地挂牌成立。目前,该基地已建成基础服从、箱体搜救、血迹搜索、障碍穿越、废墟搜救5大训练区,有12名训导员、25条搜救犬。
与高国庆训练“蓝剑”的模式一样,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绵阳搜救犬训练基地对搜救犬严格实施“定人、定岗、定犬”的训养模式,根据犬的品种、体型、年龄和神经类型等不同特点,在科目选择、训练方法、训练进度上进行系统设计,为每只犬量身定制训练计划。
为做到人犬结合,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绵阳搜救犬训练基地执行“半月普测、每月考评”,实现训练犬只全覆盖、综合评估全方位、训练督导全过程,为科学编制训练计划提供数据支撑。同时,该基地探索建立“一主一备一幼”训养模式,实行人犬固定配对、全程训养,减少人犬更换频次,增强人犬之间的默契度和亲密度,训养出了一批协同作战的最佳拍档,绵阳搜救犬训练基地也就成了人犬协同作战的好家园。(文 甘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