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聚焦四大板块 建设国际一流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

2019-05-28 17:05:31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冯巧凤 | 责编:陈梦楠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南区)夜景 供图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

  国际在线四川报道(刘世光):作为中国网络视听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被誉为行业年度“风向标”的国家级活动,5月28日,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成都举行。作为大会的承办方和承载地,成都高新区现场发布网络视听产业规划,将以产业功能区理念,在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南区)争创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力争到2021年产业规模超千亿,到2025年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

  据悉,自2013年以来,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连续7年在成都举办。成都高新区充分发挥大会平台作用,加快聚集网络视听产业人才、资源、项目和资本,推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等新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腾讯、咪咕音乐等网络视听企业超过600家,2018年,网络视听和数字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

  针对网络视听等新经济企业对政府运行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要求更高的特征,成都高新区还建立由政府专业部门、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业界共治理事会、专业平台公司、专业园区构成的“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实现网络视听产业业界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四大板块 建设国际一流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

  成都高新区将聚焦网络视听创业孵化园、网络视听产业社区、数字文创产业绿廊、天府智媒体城四大板块,在成都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南区)打造网络视听产业基地。

  具体而言,成都高新区将依托菁蓉汇,打造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的网络视听创业孵化园,聚集咪咕文化和创空间、优晨泛娱乐国际加速器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孵化器;依托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博士创业园,打造占地200亩的网络视听产业社区,建设融媒体中心、网络视听集成播控基地、网络视听节目制作基地、网络视听人才基地和网络视听企业孵化器。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瞪羚谷规划图 供图 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宣传处

  成都高新区将围绕锦城绿道和锦江绿道,打造占地10平方公里的数字文创产业绿廊,在具体空间布局上,以锦城绿道为依托,围绕天府长岛、文化艺术中心,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在铁像寺水街二期规划建设专业电竞馆;在环球中心打造“新文创”与“新商业”融合的TGC腾讯数字文创节主场地;在中海国际中心打造全球领先的中国移动咪咕音乐基地;以锦江绿道为依托,在大魔方打造西部最大的室内演艺赛事中心;依托四川广播电视台打造行业领先的数字传媒基地;在新会展中心打造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行业盛会;在江滩公园打造全国首个王者荣耀主题公园;在天府软件园建设国家数字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在中国—欧洲中心打造具有国际范的艺术交流展示平台。

  此外,由成都传媒集团等单位牵头,成都高新区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规划建设1300亩的天府智媒体城,打造高清视频产业园、智慧媒体融合发展区、智能科技引领区、产业融合支撑区、国际智媒总部发展区。

  实施“业界共治” 构建网络视听产业生态

  作为全国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园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基础雄厚,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7.8亿元,占成都市12.2%,实现进出口总额3378.2亿元,占四川省52%。其中,网络视听和数字文创产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腾讯、咪咕音乐等网络视听企业超过600家,诞生王者荣耀等标志性产品,建成中国-欧洲中心Icon云端音乐厅等载体,已成为中国网络视听产业重要一极。

  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视听产业生态?成都高新区提出,推进实施业界共治,建立由政府专业部门(新经济发展局数字文创处)、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业界共治理事会、专业平台公司(软件园管理公司)、专业园区构成的“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产业资源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服务产业的平台作用,实现网络视听产业业界共建、共治、共享。

  成都高新区将按照网络视听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精准匹配人才、资本、载体等要素资源,形成精准聚焦的政策扶持梯度;瞄准产业细分领域和产业价值链两个关键环节,构建梯次互补的产业价值梯度;满足不同企业成长阶段和不同业态对城市空间的功能配套需求,重点策划瞪羚谷、骑龙湾等六个示范性产业社区,打造业态、形态、生态融合发展的城市空间梯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