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川要建200个体育公园
2021-11-25 09:38:42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中首)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川要建200个体育公园

大运会火炬塔成为东安湖畔地标建筑。 高鹏飞 摄

(中首)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川要建200个体育公园

俯瞰东安湖体育公园。 高鹏飞 摄

(中首)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四川要建200个体育公园

城北体育公园。 张云珂 摄

  11月11日,四川省体育局组织召开全省体育公园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在此次会议上,四川省体育局明确提出,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体育公园建设经验,谋划具有四川特色的体育公园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期间,四川全省将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在全省范围建设 200 个体育公园,惠及5000万人口以上。

  实施22215规划 进入建设加速期

  11月19日,成都长阴的天空终于放晴,东安湖体育公园也热闹了起来,健身爱好者在这里踢球、跳绳、散步、玩滑板……各自快乐,尽情尽兴。徐群利是健身大军中的一员,这位家住龙泉驿区的“运动健将”,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锻炼,“以前是去健身房,还特意办了年卡,一年下来几千块钱。现在,我更喜欢在体育公园锻炼,公园里空间大,健身设施也全,还有花草树木,跑步、练器械能看景,空气也新鲜。”像徐群利一样,住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旁边的李鑫也爱上了体育公园,每天一有时间,他便约上几名跑友,畅享在体育公园跑步的乐趣。而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健身的场景,在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也比比皆是。

  体育公园让老百姓有了幸福感获得感,在全省建设更多的体育公园也提上了日程。

  依据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四川要全面推进“22215”的体育公园建设战略规划——建设200个体育公园、总投资200亿元以上、打造20个市场运营管理主体、通过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带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新增1平方米、惠及和带动5000万人以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而200个体育公园的数量,大大超出了国家在“十四五”期间为四川省下达的建设73个体育公园的目标任务。

  实际上,自国家发改委、国家体育总局等7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后,四川的体育公园建设就驶上了快车道。在攀枝花,一个占地230亩的体育公园即将建成投用,而当地还将规划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体育公园;在资阳,一个占地3000亩的体育公园也进入了规划设计阶段。四川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徐庆愿表示,四川省体育局将按照规划,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全力推动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新载体。

  覆盖全龄人群 丰富惠民健身场景

  体育公园应该怎么建设?在《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文本中有一个基本标准,即按人口规模科学布局,合理确定体育公园建设规模。鼓励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含县级行政区域和乡镇,下同),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鼓励常住人口30万~50万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6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鼓励常住人口30万以下的行政区域,建设不低于4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过去,体育公园的人口覆盖范围与具体建设内容主要由各地政府自行规划与实施,在体育公园面积、健身设施、绿化用地率、健身步道长度、服务半径、运动场地数量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容易出现“苦乐不均”的情况。

  那么,未来四川的体育公园是什么样子?“要把体育公园建设成为人民群众体验健身运动、快乐幸福的乐园,成为人们每天向往的地方。”四川省体育局局长罗冬灵说,“因此,体育公园的建设要有主题性、多样性、互动性、便利性、全域性、安全性,覆盖全龄人群。”为此,四川省体育局相关部门正会同四川省发改委商讨我省建立“区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和一般镇”四个等级体育公园建设的方案编制工作,还将制定体育公园星级评价体系,通过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不断提升体育公园建设标准,优化运营管理、开放服务质量。

  而在体育公园的项目配置上,四川省体育局在前期规划中提出,体育公园不仅要设置运动健身、棋牌休闲、餐饮服务、阅读学习、儿童游乐等功能区,做到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多样化服务,实现“一家几人进公园,运动健身玩一天”,各市州还充分将自然禀赋、民族特点、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特色元素,融入体育公园建设规划,打造森林体育公园、旅游体育公园、文化体育公园、滨河(临江)体育公园、乡村体育公园等。

  可以预见,在一个个体育公园建成之后,会极大地丰富周边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惠民健身场地的全覆盖。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