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智慧水运 泸州港开启低碳生态发展新模式
2021-04-19 15:45: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邓超责编:胡晓萌

  国际在线四川消息(宋书琦):交通运输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泸州港作为四川省第一大港和集装箱码头,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仅投运了四川省首个港口岸电项目,更坚持与每一滴污水较劲,努力实现油污“零排放”。

  船舶靠港接岸电 引领低碳新风尚

  “以前的码头可以说是黑烟滚滚,现在既看不到黑烟,也没有柴油发电机的噪音了。”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副总经理曹廷华表示,以往,船舶停靠港口时,为了满足部分装卸作业及船上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船上的辅助燃油发电机必须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用柴油机发电,振动大、气味大、噪音大。泸州港船舶岸电项目投资建成之后,船舶靠港后接入码头岸电,每年可以节约燃油600吨,可减排一氧化碳排放量约1944T,二氧化硫49.6T,氮氧化物56T,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悉,自2018年泸州港船舶岸电项目投入运营后,共在6个集装箱多用途泊位建立了6台(套)40KW船舶岸电设备,每台设备配有两个充电桩,可供12条船舶同时使用岸电,每年平均使用10万度电左右。

  “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一艘船靠港24小时,平均需要200公斤柴油发电,也就是1400元左右,但是如果接码头岸电的话,每艘船(靠港24小时)只需要花300元左右,大大降低了燃油成本。”曹廷华说,为鼓励船方使用岸电,泸州港船舶岸电项目投资236.47万元,开发使用了智能管理系统,即船舶靠港连接插头后,船主刷卡或微信扫码后即可充电,船舶岸电设备还可实时远程查询、监控岸电使用情况及费用结算等。

  坚持与每一滴污水较劲 基本实现油污“零排放”

  泸州港每年接收近30余万立方米污水,污水被收集后,将被立即送入港区的化粪池,发酵、沉淀后输往附近的污水处理厂。

  除了在防输入方面下功夫,泸州港还十分重视防扩散,坚持港内雨水全部集中处理,不让油污流入长江。

  码头等港区本身也是污染源。雨水落入港口后,很容易与港区机械设备上的油污等污染物混合。为避免油污流入岷江,泸州港建立了雨水搜集处理系统,这套系统也是泸州港“防扩散”的主要手段。

  在泸州港区,码头、货仓随处可见一个个直径十厘米左右的圆形漏孔。这些漏孔的下方是密集的地下管网,可将雨水搜集起来集中处理,雨水被收纳进入“储水分流池”的箱体后,经过沉沙、隔油、絮凝沉淀等几道工序处理,检测合格才能被允许排入长江,检测不合格的,则通过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

  岸电系统与雨水搜集处理系统对建设“绿色港口”、发展“绿色航运”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是泸州港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港口转型升级,践行长江大保护的强力举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